近年來,印臺區把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培育了一大批“農技干部”“新型農民”“本土能人”,為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
“農技人才”夯實基礎
“從事育種工作不僅要有堅定的意志,還要經得起挫折和失敗,因為一個品種從雜交到成功選育,需要七八年甚至十余年的時間,也可能十多年下來一個品種也沒成功。我們課題組成員多年來不畏寒暑在田間地頭選穗、去雄、授粉、觀察、記錄,絲毫不敢懈怠。目前,有幾個新選育的小麥品種正處于性狀穩定性觀察階段?!~麥7號’‘銅麥11號’取得試驗好成績,讓我們對今后的育種工作更加有信心?!庇∨_區小麥育種課題組的負責人趙樹良說。
“糧安天下,種筑基石?!币恢币詠?,印臺區高度重視小麥育種工作,近年來陸續選育出以“銅麥6號”“銅麥7號”“銅麥11號”為主的銅麥系列新品種?!般~麥6號”主要特點是豐產、抗旱和抗病,適宜陜西渭北旱地及黃淮冬麥區旱薄區域種植,已累計在河南、山東、甘肅等地推廣種植1000多萬畝,2022年“銅麥6號”最高畝產達770.94公斤,為穩定旱地糧食生產做出了積極貢獻。采用優良基因傳遞系譜法選育的“銅麥7號”“銅麥11號”,抗病能力強、豐產高效,也順利通過了陜西省2020-2021年度小麥新品種審定試驗。
目前,印臺區建成高標準小麥新品種選育實驗基地20余畝,培育以趙樹良、閆軍紅為代表的農業科技和農技推廣實用人才28人。
“新型農民”帶頭致富
“農時不等人,我們要抓緊挑選好的蔬菜品種,確保夏秋季蔬菜大田和大棚種植壓茬進行。還要定期邀請省市專家教授來社里指導,確保蔬菜增產提質?!蓖跻骘L對合作社菜農說道。
2016年,王益風注冊成立益惠源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主要經營大棚蔬菜、苗木花卉、花椒種植銷售等。她定期邀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市蔬菜站和區農技中心專家來合作社開展培訓指導,組織社員前往富平、涇陽、楊凌等地學習先進的種植理念和技術,不斷提升合作社社員的種植水平。目前,合作社已建成3座占地15余畝的日光溫室設施蔬菜大棚,栽植花椒40余畝,繁育苗木50余畝,帶動附近百余戶村民種植花椒170余畝。她本人也獲得了“高級職業農民”稱號,合作社先后被命名為市級巾幗脫貧示范基地和區級巾幗創業就業基地。
印臺區加大致富帶頭人、農村創業人才、經營能人等定向扶持力度,打造人才創新創業全鏈條、全方位、全周期服務體系,引導幫助懂技術、會經營、能帶富的“新型農民”創辦成立80多個農業合作社、產業園,培育農產品及中藥材栽植管理、市場銷售和經營管理能人120余名。
“本土能人”壯大產業
“我是土生土長的印臺人,印臺地處西北黃土高原優勢蘋果產業帶中心,有著70多年大面積蘋果種植的歷史。果業是群眾最直接、最穩定、最可靠的增收致富主導產業。我們北果春果業公司就是要做好新品種繁育、新技術推廣,讓果農的日子過得像蘋果一樣紅紅火火?!北惫汗麡I公司總經理郭文興說。
2021年,在行業主管部門的支持幫助下,郭文興成立了銅川市北果春果業公司,致力于印臺蘋果品牌打造、產品包裝、技術推廣和苗木繁育等工作。公司成立后,積極培訓周邊果農,推廣瑞雪、瑞香紅、秦脆等蘋果新優品種5項,推廣果園管理新技術13項。同時,向果農低價提供農藥化肥等物資,簽訂長期購銷協議,確保蘋果銷售順暢,多方位惠及果農。
印臺區將鄉土人才培養納入全區人才培育中長期發展規劃,開展實用技術人才分類專項培育,增強人才培養的精準性。區級有關部門年均開展各類實用技術培訓50余期3600余人次。充分發揮高校專家人才優勢,建立協同育才平臺,通過集中培訓、定期送教等方式,在人才培養、產業發展等方面為群眾提供“零距離、零門檻”服務。省內外高校專家教授定期舉辦培訓班,培育“骨干型”新型職業農民、“百優”果業技術員、產業發展指導員500余名,夯實了農村實用技術人才隊伍基礎。(記者:楊婷 通訊員:李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