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d="qqwyy"></menu>
    <menu id="qqwyy"><strong id="qqwyy"></strong></menu>
  • 印臺區:加快現代農業園建設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來源:銅川日報 發布時間:2022-09-28 08:51

    近年來,印臺區以園區大建設、農業大發展為引領,緊盯農業高質量發展目標,緊扣優勢果業、高效畜牧業、現代種業、設施農業、農產品精深加工業五個重點,緊抓“理念、集聚、效益、多元、展示”五個關鍵,創新“機制+能人”發展模式,強化“產加銷”貫通,“農旅購”融合,分功能、建基地、育主體、創品牌,努力將建設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引領區,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區,農民增收的樣板區。

    堅持規劃引領。按照“先規劃、后實施”要求,突出規劃先行。結合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和“十四五”規劃產業布局要求,合理布局各類園區建設,注重與土地綜合利用、現代農業發展、宜居鄉村、生態環境、人居環境整治等規劃統籌銜接。圍繞“優質果業、高效畜牧業、設施農業”三大主導產業及現代種業、道地藥材、干雜果等特色產業,分類編制園區規劃,合理確定展示區、核心區、輻射區等功能板塊,突出種養結合、循環發展。

    壯大產業基地。按照“區有產業園做示范,鎮有產業園做帶動”思路,多點布局,突出“點”上特色,強化“線”上優勢,展現“面”上效應,優化產業結構、品種結構,做大做強園區發展規模。堅持以蘋果為主導,以陜果集團為核心,輻射廣陽、紅土北塬、阿莊北塬等蘋果產業片區,建成蘋果現代農業產業園;以大北農、生豬產業園、英聯飼料為核心,建成生豬現代農業產業園;以供港蔬菜為引領,建成以鵬大、欣之農、金圪垯、群慧為核心的設施蔬菜現代農業產業園;以大唐種業為引領,建成現代種業融合發展產業園;因地制宜,建成銅罕沿線中藥材產業帶,王石凹肉羊現代農業產業園,周陵肉?,F代農業產業園。

    構建產銷機制。積極引進和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大力發展專業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的新型經營主體,支持新型職業農民和返鄉下鄉人員參與園區建設,建立“園區+經營主體+農戶”“龍頭企業+基地+農戶”運營機制,形成園區產業化聯合體,不斷提升主導農業產業集約化、規?;?、標準化程度。充分利用直播平臺、網銷APP等新媒體,大力推廣線上銷售;不斷加大與大型連鎖商超合作,拓展線下銷售;鼓勵園區與精深加工企業建立穩定合作關系,開展訂單生產。

    提升品質品牌。加快農產品加工冷鏈倉儲設施、運輸通道等設施建設,保障農產品鮮活上市;鼓勵園區經營主體發展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積極開展“兩品一標”農產品認證,建立健全農產品安全追溯體系;支持各類農業經營主體就近就地建設一批商品化處理設施、烘干冷鏈物流設施、配送中心和產地批發市場,提升以“印臺蘋果”為主的農產品品質。支持園區內各類經營主體創立企業品牌、產品品牌,積極參加展示展銷活動,強化品牌宣傳,打造一批優質農產品品牌。

    強化改革推動。深化農村改革,打破區域界限,統籌園區規劃,推動種植業和畜牧業、特色種植養殖、林下綜合種養等融合發展,實現園園相連、連線成帶,產業連片集中發展。大力發展農村土地股份合作社,通過出租、托管、入股等多種形式放活土地經營權,支持運用整體股份合作、連片綜合整治等方式,完善“農業園區+集體經濟”機制,充分發揮引領帶動作用。推進農村集體資產和其他各類資源“三權分置”,落實集體經濟組織所有權,保障宅基地農戶資格權,盤活資產資源使用權,鼓勵采取存量折股、增量配股、土地入股等多種形式,吸引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園區規?;l展現代農業產業。

    培優園區業態。堅持融合發展理念,充分挖掘耕讀文化、山水田園湖等資源,圍繞產業基地,推動“產業園區、田園景區”二區同建,合理布局農耕文化展示區、農事體驗區、科普教育區等功能區,完善提升旅游設施,大力培育民宿文化,鼓勵企業持續舉辦果蔬采摘節、農民豐收節、農耕文化展演等活動,不斷提升游客鄉村旅游度假體驗,推動園區農業與休閑、度假、觀光、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

    強化科技支撐。積極引進和推廣名特優新品種,扎實開展良種展示示范,推動產品結構優化提升。依托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建立的區校合作平臺,引進支持各類科技創新創業人才和團隊,建設果業“三新”技術研發推廣中心(新品種、新技術、新砧木)、渭北旱地小麥研發育種中心、畜牧產業技術推廣中心。構建企業主體、市場導向、產學研結合的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培優選育新品種,示范推廣新技術、新設備。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搭建農業技術推廣和信息交流平臺,實現技能培訓制度化、現代化。

    深化產地加工。以周陵農產品加工園區為輻射,每年引進產業關聯度高、創新和研發能力強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2家以上;引導本地農產品加工企業開展系列產品開發,推動我區農產品向精深化、特色化、多樣化方向轉變;鼓勵新型經營主體建設揀選分級、烘干、預冷、儲藏、保鮮、包裝、商品化處理等產地初加工設施;推廣普及科學適用的初加工技術,促進農產品就地就近轉化,實現減少產后損失、增加有效供給、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逐步推進“產加銷”協調發展。(記者:徐國璽)


    網絡編輯:印臺區
    信息審核:印臺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分享:
    顶破水晶肉色丝袜进入
  • <menu id="qqwyy"></menu>
    <menu id="qqwyy"><strong id="qqwyy"></strong></menu>